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正文

卢兰(李雪芮)

“最后挑蓝,就不盈利了。”这是《诗经·潇雅》中对“植物染色”的描述。

桉树染成黄色,辣蓼染成蓝色,藏红花染成红色,青柿果染成咖啡色,青柿叶也可以染成土黄色…

今天,记者在长沙宁乡的一个农场遇到了一位热爱自然的妇女。她从满山遍野收集植物的根、茎、叶、皮,提取染液,染织物。她就是与大家分享“染草木”古法的传承人陆兰,在宁乡被称为“李子奇”。

因为我喜欢她开启“游学”之路。

陆兰今年39岁。此前,我一直在国外做生意。

“我从小跟着奶奶长大,从小在山村长大的我热爱大自然。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一草一木,一见钟情。”告诉三湘都市报驻卢兰记者,当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奶奶时,得到了一个意外的惊喜。“奶奶其实知道这种古老而天然的植物染色工艺,但是她太老了,不能用这种 *** 染布。身边有启蒙老师,让我下定决心把植物染色传承下去。”

在奶奶的支持下,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对“植物染色”有了一定认识的陆兰去了云南、贵州等地,和当地的老人一起学习“植物染色”这门古老的手艺。因为长期浸泡在冷水中,陆兰原本修长白皙的双手变得“沧桑”,“手指甲和手指总是染上五颜六色”。在摸索和实践中,她慢慢积累了经验。

2017年,陆兰回到宁乡龙源湖农场,成立了宁乡之一家“草木染”工作室。

五年来开展了近百项研究活动。

“在这里,满山遍野的植物的根、茎、叶、皮都可以用来提取染液。”说到与“植物染色”相关的话题,陆兰说的很多。这种从天然植物中提出色素进行染色的传统而古老的染色 *** ,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大自然的精神生命染进布料,穿在身上,为你的生活增添几分山野趣味和自然美。”

以土为邻,芳草芬芳。自工作室成立以来,陆兰通过非遗班和高级课程学习提取10余种色彩, *** 出内敛简约的“草木染”作品,还原自然之美。

为了让“植物染色”为更多人所知,卢兰会定期在自己的手工艺作坊里举办研究活动,邀请爱好者参观、体验、 *** “植物染色”作品。“希望更多的人能喜欢上这种古老的印染方式,感受大自然的魅力。”陆兰说,希望孩子们喜欢这种手工艺,感受其中蕴含的辛苦和温度。"在过去的五年里,我举办了近100次研究活动."

长长的蓝色印花布,迎风飘扬,在灯光下透露出纯净的色彩,仿佛保留着植物生命的痕迹。陆兰说,这个手工过程延续了草木的呼吸和心跳,也给布料带来了生命的温度。

“染草染树”之美,取之于自然,融于自然。“当你穿上植物染色产品时,你会发现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都随着自然的香味留了下来。”陆兰说,这里不仅有匠人的情怀,还有植物最温柔的馈赠。

文/本报记者王志防通讯员周思慧黄兴谢华英

编辑/郭林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