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正文

中国男子4x100米接力(中国4乘100米接力男子记录)

来源:钱江晚报

在刚刚结束的东京奥运会男子4×100米决赛中,由唐兴强、谢、苏、吴志强组成的接力男团跑出了37秒79的成绩,平了全国纪录,最终名列第四。

另外,日本队在这次接力赛中掉了接力棒,结果显示是未完成(DNF)。

在女子4×100米接力决赛中,中国队的梁晓静、葛曼琪、和魏以42秒71的成绩获得第六名。创下了奥运会更好成绩(之前的第八名)。

个人实力不算顶尖,

聚而不散,

告诉你为什么中国接力队进了决赛。

世界顶级田径比赛的男子直道,过去很难找到中国选手,想争夺奖牌根本不可能。

就连亚洲短跑之一人苏在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也跑出了惊人的9秒83,仅靠自己的力量很难站上奥运会的领奖台。

个人做不到的事情,为什么不依靠团队的力量去实现呢?

在男子4×100米接力预赛中,由苏、谢、吴志强、唐兴强组成的中国接力队以37秒92的成绩获得小组第二,顺利晋级决赛。这一成绩在晋级决赛的8支队伍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实力强劲的牙买加接力队。

在东京奥运会上,中国男子接力队的最终目标是站上领奖台,为中国田径取得新的突破。

其实单看中国几个选手在百米跑道上的个人成绩,只有苏有足够的竞争力在10秒内跑稳;虽然谢跑出了9.97秒,但本赛季,他的个人更好成绩只有10.15秒;吴志强近年来进步显著,但从未接近10秒大关。他的个人更好成绩是10.11秒。唐星江能力稍弱,仅在10.2秒的水平。

那么秘密在哪里呢?

“我们个人实力可能不如牙买加和加拿大,但接力是团队项目,我们的默契弥补了缺陷。”正如谢曾在采访中所说,在硬实力上,中国的接力队与牙买加、加拿大、美国等顶尖队伍相比差距明显,但接力技术和默契的快速提升弥补了实力上的差距。

“过去,我们的运动员在交接环节似乎总是有些停滞不前,只能通过训练来加强和巩固。”从2014年底开始,只要中国短跑队的队员在一起训练,前中国接力队教练袁国强每天都会安排接力练习。“甚至每周都有两三节专门的接力训练课让我们培养默契。”

正是这个最重要的细节帮助中国接力队在世界舞台上找到了一席之地。在2015年北京田径世锦赛上,由莫友雪、谢、苏、张培萌组成的中国接力队在决赛中跑出了38秒01的成绩,获得一枚银牌。这也是中国接力队在世界大赛上获得的首枚奖牌。

“能够获得银牌,不仅让我们激动,也为所有前辈圆了梦。从今天开始,中国短跑将为世界带来更多奇迹。”当时,苏赛后对的激动宣言正逐步成为现实。

一年后的里约奥运会,中国接力队有史以来之一次杀入决赛,最终以37.90秒的成绩跑第五名。但由于美国队的犯规,中国队上升到了第四名。值得一提的是,在那次比赛中,日本接力队最终获得了一枚银牌,这也增加了中国接力队站在奥运会领奖的信心。

然而随着张培萌的退役,中国接力队也陷入了短暂的迷茫。更大的困惑是“2缺2”。

除了苏和谢这两位绝对主力球员外,另外两位大热门人选一直无法定下来。许、莫攸雪、别哥、徐海洋、闫海滨、尚兴江...几经尝试,中国接力队一直无法拼凑出“最强四人组”。

在等待新人崛起的过程中,中国接力队也在不断尝试新的阵容和时间。在2019年多哈世锦赛上,中国接力队在预赛中以37.79秒的成绩打破全国纪录。虽然决赛只是第六名,但人们在成绩背后看到了希望。因为这是中国接力队近年来之一次尝试全新的正赛,过去几年一直在第二或第三站的谢和苏,一个在之一站顶着,一个守着最后一站。

这种尝试看似是中国接力队的被动选择,但在试错的过程中,队员们的默契和个人能力都在不断提高。“就像日本接力队一样,从之一名到第四名,每个成员都有承担不同时间的能力。这个真的很值得学习,因为很多游戏都会遇到危险或者伤害。如果每个人都能跑不同的时间,那将是一支强队。”

为了适应新的时代,接力队的四名成员花了很多时间互相咨询和学习。“我开始练习如何用棍子开始,也就一两个月的时间。同时,开始偷工减料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转弯后怎么把速度加起来?我也向吴志强请教了很多。”苏承认他花了很大的精力才掌握了之一个技能,还教会了吴志强第三个技能。

掌握不同接力棒时间的技巧,使得中国接力队的交接技术更加流畅,一定程度上缩短了硬实力上的差距。东京奥运会上,中国接力队选择沿用里约奥运会的阵容。前三支队伍分别是唐兴强、谢和苏,最后一支队伍选择了在多哈创下全国纪录的吴志强。

“大家都知道,国内选拔赛是在6月份,组队条件是奥运选拔赛前六名,然后现在站在赛场上的四个就是前六名。”苏表示,组成这个阵容最重要的考虑是在短时间内培养足够的默契。“因为练习的时间不多,所以这个阵容是最稳定的。”

“接力赛的目标没有改变。我希望我能站在领奖台上。保底目标是打破全国纪录。”苏正在朝着既定的目标加速前进,他同样对中国接力的未来充满信心。“中国的接力队已经找到了未来的接班人。现在年轻球员一直在努力,我们的接力也会有上一层楼的结果。”

小时记者易志刚的

一个人的采访笔记

在钱江晚报的信息检索数据库中输入“谢”一词,我们在11个页面上总共获得了208篇文章,这表明我们多年来对中国最强跑步者之一的持续关注。最早的一篇稿件发表于2010年10月,题目是《省运会上出土一批“神童”》,其中包括刚刚在2010年新加坡青奥会上获得200米冠军的谢,当时还不到17岁。

这是本报记者之一次采访谢。他还是绍兴湖塘的一个没完没了的乡下小子。他又瘦又黑,不想多说话。然而,他在t台上的惊艳表现吸引了业界的目光。20.92秒的成绩不仅打破了浙江省200米纪录,还进了北京奥运会,还可以跑进第二轮。

在省运会上跑出奥运会的成绩,很神奇。即使他不说话,你也不能低估他。那是我当时的印象。

两年后,时报讯记者赴伦敦采访2012年奥运会,谢之一次踏上奥运赛场。那年他19岁,但他已经是中国跑200米的之一人。结果就安静了。第四组200米预赛20秒69。它获得了第七名,未能进入下一轮。

那天没被注意到的另一个原因是,男子200米小组赛排在110米栏之后,正好是刘翔摔倒告别奥运会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把目光聚焦在刘翔身上,也许只有我一个人碰巧看到谢在运动员通道里退出。没想到,他在混合区趴在栏杆上,疯狂呕吐了近5分钟。然后拿着志愿者递过来的一瓶水蹲在地上和我说话。据说是之一次参加这样的比赛,腹部就抽筋了。

谢之一次参加奥运会,赛后呕吐。

比赛凌晨,睡不着的谢发微博:“明天再打吧,求各种安慰。”他的紧张由此可见一斑。

我问他:“你觉得这个成绩还需要安慰吗?”他红着脸回答说:“成绩不怎么样,但我对自己的表现很满意。”

奥运会的之一步将在20秒后结束。但谢对奥运会的印象不仅仅是听到这一声枪响。

"我昨天在训练中遇到了博尔特."那是他很久以来想见的大明星。

时间过得飞快,而谢这几年一直在加快速度。2017年全运会成为100米和200米双飞人。在世锦赛上成为之一个踏上200米决赛跑道的中国人,还以主力接力队员的身份获得了世锦赛100米接力银牌。说到中国跑男,谢和苏是一对双胞胎。

里约奥运会后,浙江体育学院田径系曾经去衢州一中搞过一次公益活动。谢带领弟弟妹妹们给一群中学生上课。我去做了另一个采访。他一开口就感受到了自己这些年经历的变化。谢习惯与交谈,但他的声音并不响亮。多次接受中央电视台著名田径记者采访,没有迷茫过。网友称赞他是语言逻辑最强,最有大将风度的跑者之一。

我记得我提过日本接力队在里约引进归化选手来弥补短板,乔纳也因此获得里约奥运接力银牌。我问他对中国队阵容不平衡有什么看法?他用缓慢的语调,发表了富有哲理的言论:“因为我们永远无法控制对手的发挥,所以我们要让自己变得更强大。你看美国队和牙买加队都很在意对手吗?”

我问他在国外比赛的时候会不会主动找对手说话,尤其是遇到自己的偶像博尔特。这是为了他当年在伦敦奥运会上提到的愿望。

但这一次,他回答得不卑不亢,像个外交发言人:“我们确实在国外比赛中相遇。虽然他是我的偶像,但我的尊重仅限于他的伟大成就。他是一个传奇,但我不会去偶像化。”

谢说话从容不迫,很少在世界大赛上发挥不佳,这与他沉稳的天性有关。

当时他是浙江大学的研究生。他的学术方向是运动心理学,他应该学以致用。在谢与记者交流时,全程始终面带微笑,但问题回答得很慢,每一个问题都经过仔细思考,逐字逐句非常严谨。前几天看到浙大学生为他加油的帖子,才知道小谢现在是2020级体育教育与训练专业的博士生。

从微信朋友圈和了解到,谢还喜欢打游戏, *** ,懂得时尚,尝试奶油霜的酷炫发型,经常和粉丝一起卖萌。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谢的情况,可以继续关注我们的报道。记录一个运动员的成长,也是记录中国体育的发展变化。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记者易简部分图片来自浙江日报记者/图来自东京,观察者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