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笑话 > 正文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时评:给基础科研一个安静的治学环境)

近日,北大青年教师魏东义的视频及相关事迹在网上走红,众多网友纷纷表示对魏东义的喜爱。作为国际数学界一颗耀眼的新星,魏东毅选择留在中国读博任教。一方面说明经过几十年艰苦卓绝的发展,我国的基础科学和研究生教育水平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否则我们很难留住像魏东义这样的年轻人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前我国社会尊重科学、尊重科学家的氛围,这是非常可喜的,有利于我国基础科学研究的蓬勃发展。

但也要看到,科学研究,尤其是基础科学的研究,有其特殊性和规律性,即学者要保持纯粹,不要被外界过多干扰。想必是基于这种考虑,魏东义在 *** 上走红后,北大迅速通过BICMR、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微信官方账号发布了一篇题为《青年学者需要安静的学术环境》的短文,呼吁社会各界“营造有利于青年专心学术研究的氛围”。因为只有安静的环境才能让青年才俊真正成长为顶尖高手。那么什么是安静的学术环境呢?

首先,学者有一个免费的物理学术交流室空是必要的。例如,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聚集了许多基础科学不同领域的科学家,使他们能够在美丽的大自然中进行跨学科的自由交流空,创造了科学史上的许多故事。这也是很多国内外知名大学努力打造轻松宁静校园的重要原因。其次,学者需要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科研,不要被太多的非科研事务分心。党和 *** 要求“保证科技人员每周有五天时间做科研”。目前,由于高等教育的利益相关者越来越多,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的各种活动数不胜数,外部的杂音也不绝于耳。面对这些情况,高等教育系统的管理者应该坚持下去,不要让自己的时间被各种无关紧要的应酬和娱乐、 *** 和 *** 活动所占据。这也是北大之一次号召淡化 *** 上对魏东义的讨论的初衷。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往往被忽视,就是社会和相关部门需要给基础科研一个相对宽松的评价机制和管理机制。一方面,基础科学研究需要极高的智力投入。如果科学家的智商和逆境商不够高,就很难突破人类知识的壁垒和界限。另一方面,基础科学研究的竞争极其残酷,几百个顶尖科学家可能一辈子都无法取得任何进展或突破。比如费马大定理,困扰了世界顶尖学者300多年,很多天才数学家为之努力,却没有取得突破。除此之外,基础科学研究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一旦有了进步和突破,就会载入史册。当费马大定理在90年代最终被安德鲁·怀尔斯证明时,我相信世界上很多数学家一方面为之欣喜,另一方面也面临着自己竞争失败的结果。

除了竞争激烈,基础科学领域的科学家还经常被质疑“你的研究有什么用”。比如这次“沈伟走红”,网上就有舆论质疑魏东义的研究“没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创始人院长、教育家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Abraham flexner)曾讨论过“无用知识的有用性”,强调科学研究,尤其是基础科学的研究,需要摆脱一些功利取向,这将极大地有助于科学家对学术研究的自由探索,进而帮助他们取得研究成功。

“上帝粒子”之父、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彼得·希格斯(Peter higgs)是一位理论物理学家,他曾批评英国的科研评价。他认为,科研评价对科研“影响”的强调,会导致英国高等教育机构优先考虑在短时间内会产生重大影响的科研。至于更具创新性的研究——打破固有模式,重新定义学术领域的研究,将很可能面临萎缩,因为这样的科研风险极大,即使成功,也可能是短时间内没有实用价值的“屠龙术”。作者带领团队对英国科研评价的数据进行分析,进一步证实了彼得·希格斯的担心,即过于关注科研的短期影响会降低基础科学在评价中的分数。如果这样的考核和资金挂钩,必然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可见,基础科研的评价需要格外谨慎,不能简单用显性指标来判断一个学者的水平和前途。所谓“青年学者需要安静的研究环境”,应该包括一些短期的评价指标不要干扰基础科研。

因此,社会各界应该给魏东义等众多年轻的基础科学研究者一个更安静、更宽松的学术环境,让他们敢于冒险,敢于创新,才能取得更关键的突破。即使魏东毅没有在基础科学的探索上取得辉煌的成就,这种安静而宽松的学术环境也一定会让下一代中国科学家在前辈的基础上不断进步。未来,中国会有更多的基础科学研究者登上世界科学的巅峰。

(作者:李凤亮是清华大学长期副教授)

编辑:曹

0